首页> 智库

教育数字化成热点,专家纷纷出谋划策,加强乡村教育数字化应用能力建设、提升学生信息科学素养……

以人为本 高质量推动教育数字化发展

2023-03-15 10:51:09 来源:中国妇女报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先导的技术进步正在重塑各行各业发展生态,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当作为推动人类历史发展核心推进力的技术与教育这一“人力资本发动机”竞相交叠,奇妙多彩的变化正在发生。

全国两会前夕,在人民网开展的逾581万人次参与的“2023年全国两会调查”中,“教育人才”位列“十大热词”之首,“教育”成为网友们关心的头等大事。这其中“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升级完善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国家教育数字化大数据中心”等与“教育数字化”相关词条赫然在列。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那么数字化对于我国的教育发展意味着什么?当前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才能更好发挥数字化潜能,赋能教育?围绕上述问题,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分别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以数字技术推动高质量教育公平

如今,教育数字化是弥合差距、促进高质量教育公平的重要推手,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我国城乡、区域之间教育质量还有较大差距,教育资源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

“我国不少地区,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网络不稳定、网速不够高,上课时经常出现网络卡顿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王国仁说。

在王国仁所提交的《关于发展在线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提案》中,他建议,加快补齐农村地区教育网络短板,尽快将中小学教育专网建设列入国家新基建项目规划;借助网络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西部教育振兴发展计划、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国家工程,通过纳入基本预算、拨付专项资金、设立专门项目等措施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应用,精准补齐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薄弱学校的网络短板。

“当前,我国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面临着乡村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配置水平差异大,乡村教师数字化应用意识和能力整体不足,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经费投入与实际需求错配,乡村教育数字化成功实践的示范作用发挥不足等问题。”民进中央提交的《关于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 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中如此分析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

在这份提案中,民进中央给出了提升乡村教育数字化的切实建议:加快薄弱地区乡村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及教育资源建设更新;加强乡村教育数字化应用能力建设;完善教育经费供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教育数字化建设;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示范基地与示范学校建设。

促进教育公平包括城乡、地区之间的公平,也包括不同教育层次间的公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国两会期间,发展职业教育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运凯认为,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还要在数字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入融合、职业教育数字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师生数字素养的提升等方面下功夫。他建议,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汇聚更多优质数字资源,推进职业院校教育新基建,升级校园网络、丰富智慧教育应用场景、打造数据安全防护体系,深化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拓展试点职业院校教育数字化转型范围,提升职业教育数据治理和服务体系,促进政校数字化转型。

提升学生信息科学素养,将编程纳入中小学教育

教育数字化正在给出更多人才培养的新命题,其中,学生信息科学素养能力提升迫在眉睫。

“先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会对教育、人才培养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等产生巨大影响。学生拥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以及出色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才能更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副校长褚良银表示。

就此,褚良银建议进一步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在小、中、大学生培养方案中,适当多开设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课程;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小、中、大学生培养方案中,引入创新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培养学生以创新创造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郭坤宇建议:高校把数字化技术和应用作为通识课程设置,培养学生数字化意识和思维,加大数字化校园建设经费的预算和投入;加强教师、行政和校内信息技术服务人员应用数字化技术的培训力度,为他们的职称晋升等创造条件。

“高校应充分重视数字技术开发和信息技术服务人员的上升通道,为他们的职称晋升等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为学校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郭坤宇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建议普及中小学编程教育。“编程能力是理解和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基础。加快推动编程教育在我国中小学阶段普及,对于国家培养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尤为关键。”杨杰表示。为此,他建议强化整体统筹设计,制定全国中小学生编程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逐步将编程教育上升为中小学主要学科课程;将编程思维嵌入数学、手工、工程等各学科课程,搭建国家编程教育云平台,开发汇聚各类优质数字化编程教学资源,不断扩大覆盖范围和应用对象。

教师的数字化素养对于开展数字化教育至关重要。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建议从三方面着力,推动教师培养培训数字化转型:在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推进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专门工作小组;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筑基”计划,以国家智慧教育云平台为依托,建设新一代智能化教师研修平台,建设体系化的教师学习资源及知识库;探索强调个体适宜化支持、主动参与并满足教师多元化发展需求、知识经验与能力提升协同建构的创新研修和培训模式。

教育数字化时代,教育方法、教育理念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与时俱进地要求相应的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应时而变。

“传统学习成果评价体系已无法满足‘泛在可学’的学习者的需求。国内、国际开放性教育资源涌现,亟须配套多元评价体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说。据此,她给出了探索数字化学习成果多元评价体系的建议。

未来教育仍需回归“人”本身

年初,ChatGPT的推出引发热议,很多人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表示担忧,这也让人们直面“未来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这一命题。

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过程中,更要重视ChatGPT等人工智能所不能代替的教育功能,要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能满足于算法推送的现成答案;加强大学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格养成和精神境界。“特别是文史哲等学科,以及通识教育中的文史哲课程,对学生的人格养成、精神境界的提升本就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它们的作用将会更加突出。人际互动和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充分说明,数字技术无法真正代替高校的环境育人作用。”张平文说。

“技术发展可以辅助我们的教育,但教育目标的设定是技术不能完成的。设定了教育目标可以让技术参与这个目标的实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陈霞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的全面发展”,如到2035年的总体目标之一的“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教育最根本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技术发展可以作为辅助手段来帮助这个目标的实现。(刘天红)



责任编辑:陈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