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智库

立德树人 始于幼学

2023-02-27 03:09:35 来源:中国妇女报

■ 叶文振

党的二十大报告分别在第五部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和第八部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提出“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和“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进一步强调家教和学前教育之间的重要关系同时,更是从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的高度,阐明了强化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领域和实施路线,对于全力推动新时代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遵循。

强化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前教育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就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多次做出重要批示指示,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统一起来,突出了抓好学前教育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

党中央也做出全面部署和持续推动,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很显然,强化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性至少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

一是关系到党之大计的政治重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坚持为党育人”。而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从学前教育做起,因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也是日后顺利进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准备阶段,更重要的是,学前教育覆盖幼儿阶段,除了快速的身体发育和较快的语言、观察与认知能力发展以外,这个阶段还会初步形成基本是非观念、道德意识和家国情怀。所以,办好学前教育,也就在初始阶段明确和把握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新时代教育的根本问题。

二是关系到体现宗旨的为民重要性。办好学前教育,完好解决“入园难”“入园贵”这个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实现学前教育供给和需求平衡,不仅惠及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支持广大职业母亲更好地发挥社会参与和家庭建设两个独特作用,而且,还充分体现了党把人民幸福摆在最高位置、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最高价值取向,也再次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是关系到国家大计的强国重要性。办好学前教育,还有利于为国育才和适度增加生育。一方面,把生育、养育和教育融为一体,用园所学前教育助力家庭教育,帮助父母更好地承担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更有效地对接学校教育,让新生人口都能通过高质量教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专门人才,实现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的积极转变;另一方面,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还会降低教育成本、减少育人风险,进而激发已婚人口的生育热情,提升三孩生育政策的人口增长效应,缓解人口低生育率和负增长带来的社会养老压力。

强化学前教育的关键领域

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学前教育确立的公益普惠基本方向,提出“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目标来看,强化学前教育的关键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增加学前教育的供给数量。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和普惠性幼儿园毛入园率分别为88.1%和77.2%,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的两大任务还比较重,尽快增加学前教育供给,达到学前教育供给和需求平衡,让每个新生人口都能接受学前教育,是首当其冲的重点领域。

第二,提升学前教育的服务质量。这些年在快速增加学前教育量化供给的同时,怎样保证和提升服务质量,也成为学龄前儿童父母特别关注的领域。教育部去年出台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为学前教育质量提出了硬指标。新时代的学前教育越发具有智力性、心理性、情感性、价值性和社会性的多元发展需要,质量的概念界定和统计测度也出现相应的多元化趋势,如何在注意幼小衔接的同时防止幼教小学化,从“智育中心”转向以德育为重点的幼儿个性全面发展,更是确保和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第三,优化学前教育的运行结构。这种运行结构既包括学前教育的城乡分布、常住和流入人口的流动结构,又涵盖学前教育对象和师资的性别结构及其对应程度、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合作的父母分工,如何做到学前教育的城乡和边远地区合理布局与均衡发展,做到平等对待所有学前教育对象和构建合理的师资性别结构对应孩子的性别构成,做到父爱父职在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对接中的不缺失等等,也都是值得在发展中加强调研和优化的学前教育的结构关系。

第四,坚持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党中央已经明确奠定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的双普发展方向,但如何整合各种力量进行更大幅度的资源投入来实现学前教育的适龄人口全覆盖,如何有效协调公办、民办和私立幼儿园的合作关系来提升学前教育的整体普惠水平,同时又能保持学前教育双普与质量的良性互动和齐头并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和不断提升的学前教育需要,仍然是一个需要理论支撑和实践探索的原则性问题。

强化学前教育的实践方略

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深化了我们对如何强化学前教育发展的对策思考,概括起来,有几个实践要点需要引起关注。

首先,提高全社会对办好学前教育的政治觉悟和时代认知。这就需要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综合理解《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等相关文件的核心要义、内容体系和实践方法,形成对办好学前教育的全民思想共识,构建一个人人关心和各界支持学前教育的先进文化和学前教育友好型文明社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聚力突破相关资源的约束,努力高举普惠式的公益事业旗帜,在儿童优先的原则下,办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相匹配的、对世界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中国式学前教育。

其次,对于学前教育现状的客观把握和正确判断不可或缺。要结合包括人口增长与年龄结构在内的相关统计数据和一系列专题田野调查结果,从供给和需求平衡、普惠和质量兼顾、城乡和边沿地区均衡发展多个角度,客观描述和科学预测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进行深层次分析,以便更精准地细化、量化可操作性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设计和实施细则,尤其是在学前教育的区域布局、结构优化、师资培养、质量控制、与家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有效对接等方面,更需要统计调查和科学研究的专业支撑。

再次,尊重和了解学前教育对象非常关键。遵循学前教育规律,尊重婴幼儿,与之平等双向互动,把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从家庭延伸到幼儿园,贯穿到学前教育的整个过程,通过父母和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通力合作,提升孩子在学前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在鼓励和支持儿童参与家庭、幼儿园、社会活动和文化生活的过程中,努力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保障儿童平等发展。

最后,办好学前教育还要坚持系统观念。既要在学前教育内部统筹考虑整体发展的方向、规模、结构和质量,协调学前教育运转机制的诸多要素,兼顾学前教育内容体系的价值性、社会性、心理性、情感性和智力性,还要在学前教育外部统筹各种资源和力量,为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实现健康成长创造支持型的社会环境;在生育、养育和教育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在家庭教育、学前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强化衔接与合作;在学前教育与家庭幸福、女性发展、基层社会有效治理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提升之间扩张彼此效应,全面放大高质量学前教育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性作用。

(作者系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女子学院特聘教授)



责任编辑:陈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