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智库

有效“防沉迷”,家长作用不可或缺

——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系列观察之一

2023-02-23 10:16:02 来源:中国妇女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裘安

“孩子作业不写,天天在家刷手机短视频。”“短短一年我已经三次没收他的手机了,但还是觉得管不住。”……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是不少家长的烦心事,如何为“互联网一代”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父母应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有关专家表示,家长在防止孩子沉迷网络中应该起到重要作用。

孩子“管不住”,家长犯了愁

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李靓是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家长,在刚刚过去的寒假里,她经常为孩子迷恋手机而苦恼,“一有空就抱着手机,有时连刷两三个小时短视频都不停手,小学四年级就戴上了眼镜。”李靓现在会让孩子用“成绩”换玩手机的时间,每天无论哪一科作业全对都可以换十分钟,但超过规定的时间就会强制暂停。

北京市海淀区初三毕业班学生家长张明智表示,未成年人利用网络丰富自己的知识维度很有必要,但是有些孩子自律性差,有时候会过分沉迷,“孩子上网课时,我曾多次看到他在老师讲课界面和别的界面来回切屏。”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二学生家长陈胜康告诉记者:“孩子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为了让他少给老人添麻烦,便让他玩手机,孩子逐渐开始迷恋手机,爷爷奶奶也管不住。”陈胜康表示,现在孩子已经上高二了,不敢再用强硬的方式教育,既怕他产生厌学心理,又担心孩子和家长的关系越来越远。

网络成瘾,问题出在哪里

《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未成年网民中认为自己非常依赖或比较依赖互联网的比例为19.5%,认为孩子上网时间过长的家长比例为27.3%。那么,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路鹃分析认为,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是一种媒介依赖行为。“每一代人都有他们自己的媒介环境,对于如今的青少年,他们从小就接触各种网络工具和网络游戏,从出生起就带上了网络基因。”在路鹃看来,web3.0时代,手机垂直类应用越来越丰富和强大,这些应用可以同时叠加各种功能与效能,例如:短视频平台可以同时把购物、社交、电商等功能全部综合在一起,导致网络的吸引力成倍增长。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附属小学校长王薏告诉记者,孩子如果在现实中缺少个人爱好,就会借助网络满足个人兴趣,获得心理上的激励,弥补现实生活中的空缺。“此外,家长如果忙于工作缺少陪伴,孩子便会从网络中寻求陪伴感,一旦亲子之间产生沟通不畅,处于沟通劣势地位的孩子也会在网络交际中寻找平衡。”

北京市朝阳区兴隆小学副校长刘婧认为,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他们的自控力和辨别能力比较弱。如今,未成年人正处在信息接收量最大的阶段,当他们沉迷于碎片化信息的时候,家长必须给予正确的引导,“老师的引导很重要,家长的作用更不可缺失!”

联动护“青苗”,治理当“除根”

近年来,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防与治的法律法规频频出台。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并新增“网络保护”专章。同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10月,教育部、中宣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2022年7月,中央网信办、国务院未保办(民政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开云注册送 等多部门联合发起“清朗·2022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全社会行动起来,已经不是一个口号。在北京市朝阳区定西北里社区党委书记刘红英看来,社区作为未成年人踏入社会的第一个门槛,在预防未成年人网瘾形成的工作中要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刘红英介绍,社区在当前的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工作中,不仅给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能力,还设置了未成年人活动室和儿童之家,通过在寒暑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大家参加,如“非遗皮影”“京剧脸谱”“亲子插画”“亲子国画”等,让孩子们在社区里交到真正的朋友,促进孩子与父母的有效沟通。

“多种多样的活动能够让孩子们走进社区、走出课本、亲近大自然,在现实中收获了朋友与快乐,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放下网络游戏,回归现实生活。”刘红英说。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明远教育书院实验小学学生发展中心主任董晓平建议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子观念,要把在学校开展的家长课堂上学到的关于学生养成教育、行为习惯培养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导,更要做好示范,自身不能沉迷手机和网络。

刘婧认为,简单粗暴地“剪网线”方式难以解决问题,在孩子网络使用观念形成的过程中,陪伴是关键。“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搜索,将网络上不同渠道获取的信息和权威部门的信息拿来比较,让孩子认识到网络上的信息需要挑选。渐渐地,孩子就会明白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从而形成信息选择的能力。”

“要尊重孩子,去聆听他们的声音,不要时不时地去命令她。”15岁初中生姜二嫚的父亲对记者说。

“二嫚平常也会玩手机游戏,她最开始玩游戏是为了寻找和朋友的共同语言。”姜先生说。二嫚刚开始玩得非常投入,但姜先生并未过多介入,而是主动了解女儿上网时产生的感触,陪她一起发现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姜二嫚慢慢发现网络上的新闻、课程、书籍等更有吸引力。“相比强制断网,我认为家长应该陪孩子一起探索互联网积极的一面。”姜二嫚告诉记者,现在她更善于在网上获取资讯、学习画画、丰富知识。

(文中李靓 张明智 陈胜康为化名)



责任编辑:陈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