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智库

新时代家庭观:家庭建设的科学指南与根本遵循

2022-11-01 10:51:52 来源:中国妇女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一系列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对家庭问题进行理论概括,凝结升华为新时代家庭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新时代家庭观是指以经典马克思主义家庭思想为理论根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源泉,以革命红色家风为不竭动力,坚持唯物史观,结合时代特征,对家庭的地位、功能、作用以及家庭建设的原则、目标、路径等基本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家庭、怎样建设家庭”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我们党对家庭问题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为新时代家庭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

新时代家庭观的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两个大局”在同一时空下形成历史性交汇,新时代家庭观的提出即是科学把握这“两个大局”,基于国情世情对新时代家庭建设作出的战略谋划。

第一,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需求。家国同构、把家庭作为国家治理的逻辑起点,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治理模式,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家庭问题同“中国往何处去”的时代大问题紧密融合。比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以提倡建立新式民主的家庭关系为突破口,通过改造家庭来改造社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即为婚姻法,以调整塑造平等文明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为起点,形塑平等文明和谐的社会关系。在“两个大局”相交织的新时代,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历史任务,呼唤家庭发挥更大作用。

第二,基于解决家庭领域突出问题的现实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过去大家的需求主要是吃饱穿暖,现在物质条件好了,人民群众热切期盼高质量的家庭生活和精神追求,希望子女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老人能够得到更贴心的照料,等等。还要看到,当前城乡家庭规模日趋变小,家庭成员流动频繁,留守儿童、空巢家庭等现象日益突出。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家庭建设的新期盼新需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家庭领域发生的新变化,迫切需要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家庭建设解决方案,以实现家庭幸福、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

第三,基于全面从严治党的迫切需求。家庭建设关涉党风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查处的领导干部群体中,很多都是“父子兵”“夫妻档”“兄弟连”等,党内腐败与家风建设密切相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将家风与党风、政风、社风相联系,以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为重点,把家风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支点,为党风建设开辟新路径。

第四,基于国际社会对家庭问题的日益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日益关注家庭领域出现的问题。199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第47/237号决议,提出从1994年起,每年的5月15日定为“国际家庭日”,并且每年发布一个主题,提高各国政府和公众对于家庭问题的认识,倡导家庭领域的性别平等,以此改善家庭的地位和条件,促进家庭的幸福和谐。新时代家庭观,有力回应了国际社会关于家庭问题的重大关切。

新时代家庭观的理论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家庭观的实际运用,着眼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创造性地提出新时代家庭观,既与马克思恩格斯家庭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红色家风一脉相承,又实现了与时俱进。

马克思恩格斯家庭思想发挥了理论奠基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之初就十分注重对于家庭问题的研究,将家庭置于更广阔的全人类解放视角进行考察,尤其关注了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等问题。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在本质上是社会的、历史的、发展的;关于婚姻家庭伦理,主张婚姻应以爱情为基础、婚姻自由、男女两性自由平等,指出“现代的专偶制家庭,它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可以推想,它还能更加完善,直到达到两性间的平等为止”,并描绘了未来家庭的理想特征:婚姻与爱情相统一、真正的一夫一妻制、平等团结。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家庭问题的论述精辟深邃,为新时代家庭观奠定了理论根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思想源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不仅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更是连接个人与国家的纽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注重“家国一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已深深积淀于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中,演化为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价值指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十分注重个人品行的自我修炼,强调“仁义礼智信”,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传统家训思想在这方面均有十分详尽的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家文化的思想精髓,为新时代家庭观提供了思想源泉。

红色革命家风注入了不竭动力。共产党人的红色家风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家庭观的同时,批判继承和创新发展了中国传统家风。既强调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和“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又强调齐家与党建的关系,强调党性修养、组织纪律,崇尚廉洁奉公、律己修身的政治品格,始终把党、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不仅具有革命性,更体现先进性。无数革命前辈的优秀红色家风,为新时代家庭观注入了红色文化活力。

新时代家庭观的丰富内涵

作为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新时代家庭观,是指以经典马克思主义家庭思想为理论根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源泉,以革命红色家风为不竭动力,坚持唯物史观,结合时代特征,对家庭的地位、功能、作用以及家庭建设的原则、目标、路径等基本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开云注册送 第十二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树立新时代的家庭观,引导妇女既要爱小家,也要爱国家,带领家庭成员共同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体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这段话精辟概括了新时代家庭观的丰富内涵,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怎么看待家庭、建设什么样的家庭、怎么建设家庭等基本问题。

第一,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深刻阐明家国两相依的辩证关系,把家庭建设上升到国家治理的战略高度,在更高层次上明晰了家庭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既要爱小家,也要爱国家,家庭成员要共同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以小家庭和谐共建大社会和谐等,回答了新时代应从国家战略高度看待家庭的地位问题。

第二,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深刻阐明新时代家庭要建设什么样的代际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生动勾勒出一幅和谐融洽、平等互助、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图景。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谈论家庭建设时多次强调“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下一代健康成长、老年人老有所养”,突显了新时代家庭建设应该遵循平等互助原则,回答了新时代家庭建设的目标问题。

第三,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深刻阐明新时代家庭建设的价值取向,揭示了涵养家庭美德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的基础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深刻阐释了家庭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内在联系,回答了新时代家庭建设的价值导向问题。

第四,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深刻阐明新时代家庭建设的原则路径,揭示了新时代家庭建设的主体多元性和成果共享性。关于如何建设家庭,一方面在家庭内部,习近平总书记既强调要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又强调“男性也不能当甩手掌柜,要同妻子分担养老育幼等家庭责任,共担家务劳动”,体现所有家庭成员均是建设者享有者;另一方面在家庭外部,强调家庭建设需要来自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反映了家庭社会性本质对形成共建共享家庭建设机制的要求,回答了新时代家庭建设的途径问题。

新时代家庭观应时代而生,又引领新时代家庭建设,既突显了社会主义家庭伦理观,尊重家庭成员的平等地位和家庭的完整性、亲密性,又把体现当代中国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赋予家庭建设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新时代家庭建设的根本遵循。



责任编辑:崔春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