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kaiyun开云体育app下载 > 地方 > 西藏

西藏充分保障各族群众受教育权利 “高原的孩子”实现学有所教、人生出彩

2021-08-11 12:43:18 来源:中国妇女报

七月盛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日多乡小学的孩子们都放了暑假,整个校园显得格外安静。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见到宋玉刚时,他正俯下身子填写表格,旁边站着一位淳朴的牧民,时不时紧张地搓搓手,询问自己孩子转学还需要哪些材料,宋玉刚一边耐心详细地为这位家长进行解答,一边拿起胶水,小心翼翼地将孩子的照片贴在上面。

时光如果穿梭回70年前的旧西藏,这样的场景就成了奢望。当时实行的是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基本没有现代正规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到2%,文盲率高达95%,广大农奴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思想文化受到严重禁锢。而在70年后的今天,西藏教育取得了跨越千年的历史性成就,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重大转变,一幅学有所教、人生出彩的“教育画卷”徐徐展开。

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宋玉刚是一名乡村教师,从1997年就被分配到距离县城50多公里,海拔4600米以上的日多乡小学工作。24年来,宋玉刚从未休过一次假。他回想起当年的教学环境,不由自主地感慨起来,“当时的教学楼全是土坯房,外面下大雨的时候房子里面会漏雨,每年冬天,我们还得跑到房顶上去扫雪,条件非常艰苦。”

为了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十三五”期间,西藏实施学校基本建设项目2868个,校舍面积增加300多万平方米;实施农牧区学校安全饮水工程和高寒高海拔地区学校供暖工程,改造农牧区薄弱学校700余所;配套完善深度贫困地区和易地扶贫搬迁、高海拔生态搬迁安置点学校,投入资金78.3亿元、建设项目2167个。“现在的教学条件不同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宋玉刚指着校园里一排排整齐的教学楼说。

但他最头疼的一开始是由于语言问题无法和家长学生沟通交流。说藏语、吃糌粑,他将自己完全融入了孩子们的生活当中,工作多年,他几乎去过每一名孩子家中进行家访,日复一日,终于可以和学生交流不再有障碍,“为了融入学生,我主动和学生打成一片,每天和他们一起课外活动,主动学习藏语。”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优良的学习环境。宋玉刚除了负责国家通用语言课、电脑课,兼任班主任,还要负责寄宿生的生活起居。除了教学,关照日常的生活琐事让他像是学生的“保姆”。

自2003年学校“远程教育”项目开展以来,除了上课,宋玉刚几乎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远程教育技术上,接收内地各省市特级教师的优质课程,对相关的学习内容进行分类、下载、刻录,他将自己的劳动成果与所有老师共享,教会他们如何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我会经常组织老师们去收看这些优质课,同时将这些优质课下载刻录出来,然后给学生播放,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远程资源在学校扎根发芽,也迎来了各级兄弟学校的参观学习,2004年学校被授予拉萨市远程教育模范学校,2005年被授予自治区远程教育示范点学校,2007年成功举办了教育部远程教育现场会。如今,西藏1004所中小学(含教学点)全部通网,中小学多媒体教室的中小学比例为96.13%,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在教学楼的走廊中,一幅幅书法作品格外引人注目,宋玉刚骄傲地说:“这都是我们老师自己写的,不仅有国家通用语言,还有藏文的书法。” 除了书法课之外,学校还有自己的独特课程,“我们把西藏各个地区不同的民族文化融入在一起,还编制了藏族舞蹈并列为我们学校的课间操,还会教他们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内容,如三字经、百家姓等。”

教育改变孩子们的人生

在宋玉刚看来,家长和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我刚来的时候,家长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经常把孩子送来之后一句话都不说就走了,而现在家长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和孩子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一定要好好学习,在学校里听老师的话。”宋玉刚告诉记者。“这足以体现出他们对于教育的重视,他们知道只有通过好好学习,孩子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之所以能发生这样的变化,一方面是做好教育政策的宣传,每年该到入园年龄的时候,我们都会发放入学通知书。另一方面我们会经常召开家长会,和家长讲解教育政策,还会从每个班抽出3~4名家长每个月到学校进行体验,看看孩子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宋玉刚介绍。

从西藏和平解放至今,西藏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改变了旧西藏极端落后的教育面貌;改变了宗教传承教育、官办教育、私塾教育等落后的教育形式;消除了旧西藏只有极少数三大领主子弟才享有受教育权利的极端不公平状况。

据统计,到2020年底,全区各级各类学校3195所,教职工61239人,在校生总人数近90万人,学前毛入园率、小学净入学率和初中、高中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分别为87.03%、99.93%、106.99%、90.2%、56.14%、95.03%,全区74个县(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西藏各族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为了让所有孩子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政府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为每一个孩子平等接受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供财力保障。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70年来,全区教育投入共2573.78亿元,其中2012年以来达到2102.56亿元;建立了15年免费教育体系,18次提高教育“三包”标准、达到年生均4200元;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全覆盖,2012~2020年累计落实资助资金256.74亿元,受助学生达到1499.8万人次。

接受教育“零负担”

完善的资助体系确保了农牧民家庭子女和城镇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基础阶段教育和中职教育“零负担”,让身在大山深处、偏远高海拔农牧区以及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走出来,让每个孩子不分城乡、不分地域都能够享有公平教育,为梦想插上飞翔的翅膀,让连绵的群山,不再遮挡孩子们渴求知识、寻梦未来的双眼。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孩子,由于生病需要请假回家,但他突然哭了起来,问原因才知道是因为害怕耽误学习。”宋玉刚当时非常感动,对孩子说道,“你不要怕,等你回来我都给你补上。”

2005年,作为一名在西藏少数民族地方工作的汉族教师,宋玉刚与本单位的藏族女教师德吉措姆喜结良缘,成为一对象征民族团结的夫妇,一起扎根在乡村教学。他曾有两次机会可以调动到更好的地方,但是他都拒绝了。问起原因,他只说是自己已经习惯了,舍不得离开。多年的辛苦付出,早已让他对孩子们充满了感情。

2012年,宋玉刚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教师,2013年荣获市级“五四”青年奖章,2014年荣获区级“民族团结”先进个人。2015年荣获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模范个人”……他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而他只是说:“我热爱教育事业,我不仅能教给孩子们知识,也能从孩子们身上学到东西,他们能教我更多。”



责任编辑:陈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