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kaiyun开云体育app下载 > 地方 > 青海

以工坊带动农户,青海走出特色扶贫路 30万“绣娘”巧手织就锦绣生活

2020-09-14 11:03:03 来源:中国妇女报

“谢谢点亮”“谢谢红包”,已过晚上九时,快手直播间“索兰卡民族刺绣”里依然十分热闹。镜头前,一名身着粉衣的中年女子,一边娴熟地绣着一朵“太阳花”,一边与粉丝们热情互动着。直播间里挤满了人,粉丝们送出的“红包”“小花”等汩汩往外冒……

眼前这名手法娴熟、谈笑自如的女性正是互助索兰卡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胡索兰卡。当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走进这个驻扎在青海省互助县姚马村一个农家院落的刺绣工坊时,立刻被院子里陈列的色泽鲜艳、别具特色的青绣作品吸引了……头饰、衣领、腰带、枕巾、针扎、荷包、钱包及其他各类小挂件挤挤挨挨的镶嵌在小院的四面墙壁上,绣娘们围在院子中央的小小工作台上,一边飞针走线一边高唱着民族歌曲,使人不禁流连于质朴平实又生机勃勃的农家画卷中。

院子虽小,却成了姐妹们发家致富的“根据地”

2016年,34岁的胡索兰卡在青海师范大学接受了第一次青绣培训后,就暗暗地在心里扎下了“我也要做青绣”的信念。此念一生,胡索兰卡便开始不断努力。两年前,一名曾教胡索兰卡刺绣的老师鼓励她,“你技术好,能力又强,为什么不自己成立个企业呢?”

“自己做?”文化水平不高的胡索兰卡完全不知道独立经营一家“企业”是什么概念。但凭借对青绣的满腔热情,还是决定尝试一下。她拿出自己多年卖绣品攒下的私房钱买了原材料用作启动资金,并购置、整饬了这座小院用作工坊基地。

2018年10月底,互助索兰卡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成立,初创时公司生产的绣品种类单一,销量并不大。经过摸索,胡索兰卡改进了绣品样式,“之前种类单一,只会绣太阳花,现在我自己设计了新的样式,很受欢迎。”胡索兰卡指着一串绣有十二生肖的小挂件说。这些精巧的小挂件,正面配以梅花、莲花等鲜花纹饰,背后则分别绣有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样式,鲜艳的色泽、灵动的表情加上精巧的绣工,让小挂件颇受欢迎,“每个能卖到100元”。

类似生肖挂件这样富有特色的产品极大提升了销量,即便面对突袭的疫情,胡索兰卡带领姐妹们致富的脚步也没有放慢。据胡索兰卡介绍,2020年过去的八个月里,公司每月盈利2万多元。这个驻扎在家户院里看似不起眼的小工坊让她成了家里真正的“主人翁”:“现在我是家里的顶梁柱,我的收入比我老公多很多。”提起现在家里的收入情况,胡索兰卡爽朗地笑了起来。

获益于工坊的不仅是胡索兰卡。生于斯长于斯,受土族文化浸润,妇女们都有做盘绣的看家本领,经过培训后,这些农妇便被培养成技艺精湛的“绣娘”。胡索兰卡的工坊成立后吸引了姚马村及周边村落的绣娘们加入。

工坊初创时只有40多名绣娘,现在已有100多名绣娘可以在索兰卡公司领到活计。绣娘们按件计酬,有些绣娘每月可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即使有些绣娘“针线活儿”没那么快,一个月也可有1000多元钱的收入贴补家用。

63岁的胡秀英自索兰卡公司成立后,就在这里做“绣娘”,“干些针线活儿贴补家用”。她的两个儿子都在外打工,分别留下一个孙子由她照顾。她在照顾孙子们日常起居的同时,抽空做些简单的绣品,每月可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用作日常开销。

类似索兰卡公司这样的小工坊如颗颗明珠点缀在“青绣”这幅锦绣之作上,也用根根细线串联起了无数被高山峻岭阻隔的农家。

启动“青绣”品牌计划,走出一条独特的扶贫路

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青海省拥有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仅就刺绣而言,青海就拥有藏绣、撒拉绣、土族盘绣、回族刺绣、河湟绣等多个绣种。近年来,青海省将散落在青海的各个绣种综合在一起,启动“青绣”品牌计划,以“公司+工坊+农户”的方式发展刺绣业,以公司凝聚、服务工坊,以工坊带动农户,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扶贫路,目前全省已有30万绣娘。

“插上针,用胸前这个线盘一下,再用手上的这根针缝……”在互助县五十镇班彦村土族盘绣园内,绣园负责人张卓玛什姐向记者展示了土族特有的“一针两线,上拉下盘”的绣法。“一针两线”虽然烦琐、费料,却能让绣品更厚实耐用,颇受消费者青睐,也为村民们带来了看得见的收入。绣园的145名绣娘,每月平均收入可在2000~3000元左右。

盘绣园隶属于金盘绣土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据该公司总经理哈承清介绍,公司共有645名绣娘,接纳208名贫困户就业。在近年青绣品牌发展颇具成效的互助县,类似的青绣公司有34家青绣公司,带动了6000多名绣娘就业。

在绣园旁,随处可见嬉笑玩闹的孩子。绣娘们把孩子带到工坊,让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自己还可以做一份针线活,“绣花带娃两不误”。四处玩闹的孩子给小院增添了不少生趣,而对留守的妇女们来说,凑在一起绣花,姐妹们之间的说说笑笑也抚慰了留守生活中很多孤独寂寞的时光。



责任编辑:陈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