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智库

  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19-12-25 11:06:38 来源:中国妇女报

——专家解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之一

● 《纲要》对于引导全体人民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 爱国主义教育和所有其他的教育一样,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负责态度

  ● 推进爱国主义教育需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耿兴敏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是继1994年8月党中央颁布《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后,又一次颁布相关纲要。《纲要》提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日前,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专访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何志鹏,对《纲要》进行了解读。

  《纲要》的实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国家富强,民族发展,核心竞争力在于人才。”何志鹏表示,《纲要》对于引导全体人民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国家建设需要明晰的法纪观念和饱满的爱国热忱。良好的思想不仅能够激发起坚定的理想信念,积极的工作态度,更有助于认真而积极地做好工作,目标清晰而明确的学习。”

  在何志鹏看来,面对国际竞争,提升人们的素质至关重要。人才的素质既包括专业技术素养,也包括思想道德素养。其中,包括爱国诚信、遵纪守法在内的思想道德素养具有更为基础性的地位和更为重要的作用。

  “如果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只注重专业知识和能力,却未能注重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就有可能误入歧途。有的时候,甚至是能力越大,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的损失和危害也就越大。”

  何志鹏表示,在中华民族日益接近伟大复兴的重要时期,在全民范围内确立起爱国的良好思想道德规范,并且把思想道德规范深入到年轻一代的理念与头脑之中,成为人们观察问题、判断是非、决定行动的内在指针,是我国在未来竞争中决胜人才竞争、保持和拓展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何志鹏认为,《纲要》的实施将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在纷繁复杂的国际格局中发展的需要。”

  爱国主义教育必须长期坚持

  “爱国主义不是天然的,是教育出来的。”何志鹏认为,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乃至于对国家利益的真切支持,对国家事业发自心底的忠诚和贡献,并不是一种天然情感,而是培养教育才能树立的观念。

  “这是需要通过反复熏陶才能内化为感性认识的。国家、法律、纪律都是建构的理念,所以爱国精神、法纪意识也是需要教育和培养的。”

  何志鹏说:“爱国教育必须长期坚持,而且还要注重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

  何志鹏表示,即使我们在思想观念上已经达成了高度一致,也并不意味着在实践中就必然能够达到高水平、好效果。

  “在很大程度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想观念教育的一部分,是需要深入思考的。”何志鹏说。

  要提升爱国主义教育质量,教育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何志鹏表示,如果没有教育者的真学、真信、真爱,那么爱国主义教育就只有可能是中规中矩地完成一系列规定动作,却无法深入人心,无法变成青年一代思想观念和行动指导的一部分。

  何志鹏强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良好的开端是老师、是教育机构,所以,如何使教育者对爱国主义教育有着深刻的体认和发自内心的赞同,是爱国主义教育成功的核心。作为教育者,更要有长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念和实践。

  “爱国主义教育和所有其他的教育一样,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负责态度。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语言行动的每一个方面,都自然而然地体现出对于国家的信念和信心,对于民族的热爱和热忱。”

  何志鹏说,要让青年一代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感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无时无处都闪耀着光辉。

  教育内容和形式都需积极探索

  在何志鹏看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需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

  从内容上讲,要把现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更进一步的扩充,要让学生感觉亲切,与我们当代的生活有密切关系。

  “比如把当代中国各行各业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增加民族发展动力而做出巨大努力和取得重要成就的人和事生动活泼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对于民族和国家的认同与热爱逐渐演化成一种内生的、感性的、自然而然的力量,而不能给人以一种生搬硬套的感觉。”

  何志鹏建议,在教学内容上还要注意包容与开放。“我们要对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进行一个客观公正平和的评价,要让学生知道中国在世界上既有很多朋友,也有一些竞争者;要让学生对于中国所处境况有明确认知。”

  如果让学生只孤立地了解中国情况,却不了解外国情况;只了解中国的内部局面,却不了解中国外部环境,那么年轻人的价值观会是不完整的,心中的发展途径也是不清晰的。

  何志鹏表示,特别是在民主、法治、自由、人权方面,一定要知我之长,亦知人之长,这才能有助于学生整体全面深刻地认识中国的国情。

  “对于学生在思想观念上要有充分预见,要预判到学生可能接受到的负面不良信息,进而予以有效引导。要特别谨慎、防范那些不良负面信息影响到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

  何志鹏建议,除了在内容上开阔视野,注重比较防范风险,在形式上也要提倡生动活泼。

  “要特别注重将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结合起来,使教育者有机会不仅言传,而且身教。如果我们不能拿出好教材,不能设计出好的课堂形式,不能把教师自己热爱祖国和人民的坚定信念和信仰传递到学生心田之中、脑海之中、行动之中,则无论是多么良好的国家战略目标,都无法真正地成为学生的行动。”

  何志鹏建议,如果能多把实地考察、相互研讨、情景教学这些生动活泼的方法与丰富生动的案例有效结合起来,那么,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理念的目标,就一定可以达到。总之,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如何发挥教师的能动性,使得爱国主义真正地成为学生理想信念的一部分,并且深植到日后的所有语言和行为之中,是一个需要花大力气认真思考、努力实践的问题。



责任编辑:陈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