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智库

成长教育才是青春影像的关键词

2019-11-29 11:23:57 来源:中工网

电影《少年的你》上映至今,依然是近期最受关注的国产影片。社会对“校园欺凌”题材影像创作的敏感,影片对青春、推理、悬疑等类型片元素的融合,以及主演易烊千玺的强大“流量”号召力等因素制造出良好的票房和口碑。这部电影仿佛一下拯救了国产青春片的“尴尬”,银幕上的青春不再只有“校园爱情”,玻璃心似的青春理想也没有一击即碎,《少年的你》呈现了复杂真实的成长。

长大成人,没有那一根“救命稻草”

在《少年的你》中,欺凌事件发生在一所高考复读学校,考上理想的大学是所有人的目标,也成了解决一切问题的救命稻草。女孩陈念是被欺凌的主要受害者,她唯一的亲人是在外地躲债的母亲。陈念相信考上全国最好的大学就能躲避欺凌者,躲开追债的人,过上新生活。欺凌陈念的为首者魏莱,成绩优秀、家境优渥,但就因为她高考失利,父亲差不多一年没和她说过话——只有考上好大学才能缓和这个中产家庭的关系。面临高考的少男少女,与父母、老师、同学,甚至社会的摩擦、裂隙、撕扯……似乎所有,都和这一场救命稻草似的考试有关,仿佛只要考上大学,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高考是李想懦弱和冷漠的借口,也是陈念“一直忍一直忍”的理由,甚至在失手误杀魏莱、警察登门时,陈念冷静重复的还是“先高考”。

在困境和压力面前,人们在心理上往往孤注一掷,考上大学被太多中国少年和家庭当作“救命稻草”,但总有一些发生在成长过程中的问题要压断这根“稻草”,好比影片里一再发生的欺凌事件,威胁着陈念、魏莱的大学梦。最终,陈念误杀魏莱,魏莱考前丧命,困境不但没有被摆脱,少男少女反而陷入更大的无助之中。那么,陈念、魏莱考上大学就能万事大吉吗?恐怕没站稳的孩子总会被自己的步伐绊倒,不是今天就是明天。

成长的真相,比影像所表达的更复杂

走进城市中的任何一家书店都不用怀疑,青春疼痛类小说一定是最畅销,并被无数次翻阅翘起页脚的那本。从《窗外》《悲伤逆流成河》《七月与安生》,到《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匆匆那年》《致青春》,从文学到影视,纯真冲动的初恋几乎成为青春主题的全部旋律。影视创作对青春、青少年教育问题并不是没有思考,但是在快速变现的商业思路下,在类型和模式的复制中,答案越来越远让人迷茫。

《少年的你》显然不同以往,爱情不再是青春的主题曲。没有优等生和小混混之间“必然的”的早恋、三角恋、移情别恋、生死恋,没有少男少女和父母“必然的”对峙、对抗、沟壑难填的代际关系,不是简单粗暴的现任变前任、金钱腐朽理想或者亲情绑架意志。电影中所有刻板形象、模式化人物关系最终难免虚假又无趣。米兰·昆德拉说:“青春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是由穿着高筒靴和化妆服的孩子在上面踩踏的一个舞台,他们在舞台上做作地说着他们记熟的话,说着他们狂热地相信但又一知半解的话。”“完美”女孩魏莱,人漂亮、家庭好、学习好,为什么她是“校园欺凌”的冷漠凶手?小北幼年时被母亲抛弃,陈念的妈妈单身又欠债,最终坚韧地穿越困境“仰望星空”的却正是他俩。好学生会犯错,原生家庭也不一定是所有成长问题的罪魁祸首。班主任不是完全不知道胡小蝶坠楼自杀的原因,为什么他要阻止警察对陈念的讯问?校园和这些青春的生命,因为被赋予更多的爱和期望,也包含了更复杂的关系和权力。青春的问题,“不只是校园那么简单”,如何冲破困境长大成人才是青春的首要命题。

影片后半段是全片情绪和主题的高光之处。从校园羞辱到脱衣剪头发录视频,陈念和小北,太渴望抓住一点光——“走出去,哪怕一个也行”。小北愿意替陈念坐牢,仅仅因为“他们是少年”鲁莽幼稚吗?辍学的小北没资格高考,保护陈念考上大学是小北自我救赎和成长的开始,如此才能有力解释小北自我牺牲的内在动力,就像小北对陈念说“只有你赢了,我才不会输”。在看守所里,陈念与小北的面孔通过玻璃叠化,两个人决定共同正视和承担法律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讲,进入法律所代表的社会象征体系意味着少年的社会化成长。

少年的梦与现实并非势不两立,一击即碎。出狱重新高考后的陈念,和小北光明正大地走在街头,不再胆怯,也没有逃避,坦然接受社会审视(监控摄像头监视)。陈念还是陈念,站在她背后的少年小北,也从未轻易离开。陈念说,从来没有一节课教会我们怎么长成大人,因为成长这个命题的解决时限是一生,每个人的答案也只能在他成长的现实中。

关于少年的影像,要有适合的表达方式

尽管《少年的你》直面了少年成长中某些最残酷的事,但是残酷并不意味着画面残酷。电影工业谙熟于暴力血腥和色情的营销策略,庆幸《少年的你》没有在电影院制造这样的尴尬和危险。影片对胡小蝶坠楼、陈念遭欺凌脱衣的镜头做了适度的省略、模糊处理,借助旁观者的手机这一视角,提醒观众,媒介和互联网经常成为社会“暴力”的发酵现场。影片也没有因循青春片对爱情和性意识的表达套路,陈念与小北的感情是基于保护和彼此救赎,所以“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不是简单的青春爱情誓言,而是成长赋予人类的动力和信念。

人类本能是回避疼痛、拒绝丑陋的,美颜自拍和滤镜加剧了自恋的影像幻想,青春片的极致浪漫或极度残酷逐渐模糊了青春的样子,甚至混淆了真假。青春的脸不仅美,不仅生机勃勃,还不免有瘢痕、淤青、血迹和伤口。《少年的你》不再是完美无瑕的青春和青春脸,特写镜头直面残酷、去除矫饰。编剧张冀说,《少年的你》大量使用特写镜头是希望把少年推到观众面前,在这些极致的特写镜头下,观众不但看清了小北、陈念的眼泪和笑,也看到了自己。陈念是受害者,也是胡小蝶之死的冷漠旁观者。小北是陈念的保护者,也曾是尾随的监视者。青春不单是美丽的颜色,成长也远非一道非对即错的判断题。生命的美好在于它的复杂,斑斓的生命色彩不该在青春期被简化。有关青春的电影,请别小看了这些少年。

(作者赵丽瑾 系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博士)



责任编辑:陈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