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数说

  高校女生:人数增多层次提高学科分布拓展

2019-10-22 10:15:38 来源:中国妇女报

——70年来中国女性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与思考(上)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女性的教育状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与日俱增,为社会发展储备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亦推动了女性自身发展。《新女学周刊》特邀专家就女性高等教育发展成就、挑战及对策进行总结与思考。本期推出第一篇,作者从入学机会、教育层次、科类分布、奖学金获得情况四个方面梳理了70年来中国女性高等教育事业取得的成就。

  ■ 余永跃 刘于兰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在经济落后、文化不发达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壮大,成果斐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随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深入贯彻和持续推进,中国女性的教育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与日俱增,不仅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储备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同时,女性自身获得全面发展,女性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倍增,女性地位得到大大提升。

  高校女生入学机会逐渐增多

  70年来,高等教育发展取得瞩目成就,中国女性获得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大幅增长并保持明显上升趋势。

  综合《中国教育年鉴》《中国教育成就》及《中国统计教育年鉴》(1988-2016)数据来看,1949年~2016年,普通高校在校专本科女生比例大幅上升。两性接受高等教育的差距逐步缩小,尤其是在高等教育的本专科阶段,自2009年开始,在校女生人数一直超过男生人数。据《平等 发展 共享:新中国70年妇女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女生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已达52.5%,比1978年提高28.4个百分点,比1949年提高32.7个百分点。

  70年来中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既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平铺直叙式上升:新中国成立伊始至1977年,高等学校的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持续增长,增幅逐步上升,特别是1973年至1976年,女生在校人数比例突破30%;从1978年开始,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状况呈现出稳中持续发展的新局面,1985年~1998年,在校女生所占比例持续增长,1998年达到38.31%。1999年~2008年,在校女生所占比例从39.66%增长到49.86%,男女比例几近平等。

  从2009年开始,女生在校人数已经超过男生人数,并一直保持小幅持续增长。同时,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已经由规模扩大转而提升内涵建设,增长势头虽不减,但是平稳略有上升,保持稳步前进。

  高校女生教育层次不断提高

  教育层次的高低是反映教育平等的又一个重要指标,它是女性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高等教育层次的提高主要体现在研究生的教育过程之中。从研究生教育的自身发展来看,女性高等教育分层明显,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发展增速不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和人数逐年扩大,1978年研究生总人数8364人,随后30多年,研究生人数持续增长,截至2016年,总人数已经达到198.1万人,而女研究生人数已经突破100万,达到100.3万人。

  从女硕士的情况来看,一方面,在校女硕士研究生所占比例保持增长势头,2011年,女生比例突破50%,达到50.89%,反超男性。2016年,女硕士研究生比例增长到53.14%,增长趋势不容小觑。另一方面,男女硕士生比例在2011年以后,一直保持女性反超态势,2011年~2016年,虽然每年有一定增幅,不过增幅较小,增长速度减缓,硕士阶段男女学生的在学人数基本持平,女硕士比例略多出3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女博士生总人数与女硕士生总人数有相当的差距。1986年,女博士415人,女硕士17530人,两者相差41倍;1987年,两者差距缩小,仍有27倍;1993年开始,女博士和女硕士的绝对值差距继续减小,一直下降至2016年的不到6倍。从女生的比例来看,女博士的比例已经由1986年的9.06%上升至2016年的38.63%,增长显著。2016年男女博士生的比例差距继续在缩小,但是女生还是比男生少了近23个百分点。

  高校女生科类分布领域日益拓展

  高等教育科类,从性别角度来看,一般可以分为传统男性领域,如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传统女性领域,如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等。随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这种性别角度的传统男女性领域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一方面,中国高等教育的学科分布仍然有明显的“性别隔离现象”。从武汉F大学2011年~2018年的本科毕业生数据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服装学院、艺术学院、会计学院、传媒学院和外国语学院,主要以女生居多,2011年至2018年,以上五个学院女生人数始终保持在65%以上。这些学院的若干专业,“性别隔离现象”尤其突出。如服装设计专业、英语专业近八年女生比例一直保持在80%以上,体现出明显的“女生专业”倾向;机械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和电气工程学院,则仍然是男生绝对数量占优势,在近八年的毕业生统计中来看,男生所占比例基本保持在65%以上,显示出强烈的“男生专业”倾向。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教育不断推进与改革,学生的认知和选择也随之发生改变,有些专业学科慢慢转化为“中性学科”。如数学与应用数学这个专业,从2011年到2016年的毕业生数据统计来看,男生比例分别是:71.21%、49.09%、68.85%、51.52%、51.79%、58.14%,女生比例有所提高,甚至在2012年出现女生人数多于男生人数。在工商管理专业2012~2018年7年数据统计中,女生比例为:50.85%、48.65%、57.14%、63.75%、56.36%、60.00%、50.00%。男女生比例相差不大。

  随着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的改革,男女生在学科分布上已经向均衡拓展。女生逐渐进入传统男性领域,同样男生也有进入传统女性领域,越来越多的学科开始转为中性学科,如经济学、法学、医学、管理学等。在这类中性学科中,男女比例基本持平。

  高校女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比例较高

  考察普通高校女学生的国家奖学金获得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较为权威地体现出高等学校女学生成绩的基本面貌。

  据2012年至2018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名单,中国大学出现了显著的“女生成绩优于男生成绩”的现象。2013年~2018年的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中,各省市地区的女生比例明显高于男生。从不同地域的分布情况来看,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不包含港澳台),男女生获得奖学金的比例大约为35:65,5个单列计划市,男女生比例大约为40:60。

  从不同科类高校分布情况看,女生获得国家奖学金的比例也相当突出。以湖北高校为例,分析发现:师范、艺术、财经等偏重文科专业的大学,女生获得国家奖学金的比例较高;在武汉理工大学这所典型的工科高校,男女生获奖比例基本持平;同属于综合类的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的女生获奖比例高于男生。华中科技大学即使在男女生性别比例大约为2:1的不对称情况下,其女生的获奖比例仍然在2014年~2017年间连续三年分别为42.39%、41.73%、45.63%,看似没有过半,实则不容小觑。

  (余永跃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于兰为该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陈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