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两纲 > 简报

国务院妇儿工委简报2017年第10期

2017-07-14 15:06:09 来源:国妇儿工委办

  山东省持续加大教育事业投入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进教育事业发展。2012—2016年,山东省财政经费对教育的投入逐年提高,全省一般公共预算中教育支出累计达7980.71亿元,年均增长8.5%,其中2016年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20.8%,是财政支出中占比最高的项目。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健全完善了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小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定额分别提高到710元、910元;为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各级财政支持新建改建学校1830所;逐步提高高校经费保障水平,全省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达到1.4万元;职业教育建立了以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全省高职院校生均拨款水平达到1.1万元;各级累计投入157亿元,支持建立了包括学前教育政府助学金、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费补助、高中阶段国家助学金、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中职学生全部免除学费、高校奖助学金等在内的财政资助政策体系。

  2017年,山东省将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城市学生纳入免费发放教科书、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范围,并将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覆盖面由15%扩大到30%。二是推动高校内涵提升,大力支持高校开展“双一流”以及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三是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将省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水平由1.1万元提高至1.2万元。四是支持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链条学生资助制度,其中对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从小学到大学全程免学费,并享受助学金政策。

四川省扎实推进教育扶贫

  四川省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教育扶贫工作,努力提高贫困家庭学生的文化技能,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一、补短板促均衡,让学生“有学上”。依托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项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民族地区“一村一幼”、彝区教育扶贫提升工程等建设项目,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增加学位供给。全力推进实施“全面改薄”重大建设项目,2014年至今已累计投入180.2亿元,占五年规划投入的78.2%,开工建设校舍面积793万平方米,完成设施设备采购金额32亿元。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2016年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小学、初中生均校舍面积分别比2013年提高0.48平方米、2.66平方米,生均仪器设备值分别比2013年提高594元、1210元。

  二、全资助强保障,让学生“能上学”。建立健全涵盖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资助体系,实施学前教育免保教费、义务教育“三免一补”、高中阶段教育免学费和发放助学金、民族地区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高等教育发放助学金和奖学金,并发挥教育扶贫救助基金的救助作用,帮助全省53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截至2017年5月,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各学段人数总计约53万人,2017年省财政在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全程资助方面投入金额约14亿元。

  三、抓队伍提质量,让学生“上好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免费师范生、特岗教师培养计划,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引导优秀教师校长向农村流动,选派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支教,改善农村教师住房条件,落实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等,让贫困地区学校教师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2006年以来,全省累计招聘特岗教师33696人;2013年以来,全省定向培养免费师范生8780名。同时,加大对各地公开招聘农村教师和安置省属免费师范生毕业生的指导力度,进一步补足配齐农村教师。

  四、定责任保普及,让学生“都上学”。落实县长、局长、乡长、村长、家长“五长”责任制,加强“控辍保学”痕迹化管理,重点掌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及进城务工随迁子女、重度残疾儿童的入学情况,及时让辍学学生进校就读或送教上门。

  五、抓职教拓渠道,让学生“就好业”。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强化行业指导作用,深入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提升职教水平。努力推动贫困地区中职教育发展,实施“9+3”职业教育免费教育计划,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初中毕业生可免费到中职学校接受职业教育,学会一技之长,找到就业岗位,确保学生“进得来、学有长、就好业”。



责任编辑:陈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