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度开云体育 > 纲要规划 > 地方

湖南省2002年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监测结果的通报

2017-06-15 15:52:10 来源:国妇儿工委办

  湖南省新的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涉及妇女与经济、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妇女与教育、妇女与健康、妇女与法律、妇女与环境等6个领域和儿童与健康、儿童与教育、儿童与法律保护和儿童与环境等4个领域共55个主要目标,510个支持性指标(含国家137个重点指标)。2002年统计监测结果显示,总体进展比较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各监测指标中,已有52个指标接近或提前达到2010年国家妇儿发展纲要和省"规划"目标要求,绝大多数指标基本符合进度要求。

  一、实施效果

  为了确保妇女儿童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省"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精心组织,合理安排,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省妇女儿童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经济环境

  近年来,我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各项投资逐年增加,同时人口的低速增长,为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为妇女儿童生存环境的改善提供了保障。2002年,我省国内生产总值达4340.94亿元,比上年增长9.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6565元,比上年增加51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58.5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40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和4.5%。

  2、财政收入增长,各项投入加大,为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2002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231.15亿元,同比增长19.9%。在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106.8亿元,卫生经费投入10.23亿元,防治防疫事业费投入19806.8万元,计划生育事业费投入58953.9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8%、13.9%、27.5%和36.2%。省财政用于农村改水、改厕经费投入达到14528.92万元和10887.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668.02万元和2009.87万元,增长13.0%和22.6%;用于农村扶贫方面的投入,在保持上年基数不变的情况下,增加500万元,增长7.14%;用于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4024万元,比上年增长3.2%。

  (二)妇女参政议政

  我省按照中央干部队伍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规划"目标的要求,重视女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把推进男女平等、参政议政的重要举措纳入各级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使女干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文化素质提高,参政程度和参政能力有所增强。

  1、女干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2002年,全省女干部人数56.04万人,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增加3.7万人和1.1万人,年均增长3.4%,女干部占干部总人数的比重分别上升2.3和1.1个百分点。在女干部队伍中,担任地厅级领导职务的占同级干部的10.6%,分别上升2.1和1.1个百分点;担任县市区领导职务的占本级干部的10.9%,分别上升3.3和3.2个百分点。其中,担任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的占同级干部的9.5%,比2000年增加0.5%,比2001年减少0.9%;担任乡镇领导职务的占同级干部的10.5%,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上升3.9和1.7个百分点。其中,担任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的占同级干部的15.9%,比2000年增加0.6%,比2001年减少1.7%。

  2、女干部文化程度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上升。2002年,全省女干部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女干部总数的12.8%,占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干部人数的30.1%。其中,女研究生占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干部人数的0.28%。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女专业技术人员达43.74万人,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增加3.1万人和1万人,年均增长3.7%;占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40.4%,分别上升2.0和0.7个百分点。中高级女专业技术人员16.19万人,分别增加1.9万人和0.8万人,年均增长6.4%;占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36.5%,分别上升2.0和0.7个百分点。

  3、参政程度有所增强。省第十届人大和第九届政协换届选举中,在湘全国人大女代表和政协女委员分别占同级代表人数的22.9%和13.8%;省级人大女代表和政协女委员分别占同级代表人数的19.6%(未包括预留代表名额)和17.6%。2002年,省、市级党政领导班子中至少配备了1名女干部;在122个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中,至少配备一名女干部的有121个,有105个县市区政府和107个县市区党委实现了配备1名女干部的目标。

  (三)教育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学校的教育环境和布局进一步优化,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改革,教育方式已经从单方面注重学生应试教育逐步转向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儿童入园率,小学五年、初中三年巩固率,初、高中学生毛入学率都有不同程度提高,成人教育取得明显成效。

  1、学前教育稳步推进。2002年,3-6岁儿童入园率达22.54%,其中,女童入园率22.7%,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上升5.0和1.1个百分点;农村儿童学前一年受教育率达87.6%,比2000年上升7.2个百分点,基本稳定在上年水平。

  2、义务教育基本普及。2002年,全省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7.6%,近几年基本稳定,并且女童和男童差别不大。小学五年巩固率达102.54%,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上升3.8和2.1个百分点。其中,女生达100.96%,分别上升2.3和1.4个百分点。小学学生辍学率由2000年的0.41%降到了0.24%,其中女生辍学率由0.29%下降到0.13%。小学升学率达到98.74%。初中学生毛入学率达到108.04%。初中三年巩固率为87.1%,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上升0.9和2.2个百分点。其中,女生为87.78%,分别上升1.0和2.0个百分点;全省初中毕业生年升学率达60.6%,分别上升12.4和3.9个百分点。其中,女生升学率为58.34%,分别上升14和4.4个百分点。

  3、高中教育规模扩大。2002年,全省普通高中在校生91.47万人,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增加28.9万人和16.21万人,年均增长20.9%。其中,女生占在校生的41.4%,分别上升14.6和8.1个百分点;高中学生毛入学率达42.54%,分别上升7.5和5.5个百分点,其中,女生毛入学率为40.26%,分别上升3.0和1.7个百分点。技工学校在校生7.81万人,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增加2.69万人和1.79万人,年均增长23.5%。其中,女生占38.3%,近几年基本稳定。

  4、高等教育中女性比例不断上升。2002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41.94万人,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增加16.63万人和8.81万人,年均增长28.7%,其中,女生占41.7%,分别上升3.8和2.3个百分点;在学研究生中女生0.47万人,占33.0%,分别比2000年和2001上升2.9和1.2个百分点。

  5、成人教育成效明显。2002年,全省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30.2万人,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增加23.5万人和22.5万人,年均以113%的速度增长,其中,女生14.7万人,年均增长111.0%;成人中等学校在校生7.11万人,年均增长9.9%,其中,女生2.52万人,年均增长1.2%;职业中学在校生22.02万人,年均增长1.5%,其中,女生11.12万人,年均增长7.2%,占在校生的比例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上升5.2和1.8个百分点。

  成人识字率95.21%,比2000年和2001年均上升1.2个百分点,其中,女性分别上升1.68和1.6个百分点。青壮年识字率99.13%,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上升0.29和0.21个百分点,其中,女性分别上升0.47和0.36个百分点,已提前达到2010年妇女纲要(规划)目标要求。

  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13年,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增加0.3年和0.18年,其中,女性达到7.73年,分别增加0.32年和0.2年。

  (四)卫生保健

  近年来,由于卫生经费投入加大,医疗保健设施建设日趋完善,组织措施有力,妇女儿童的健康保障基本得到了落实。

  1、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继续下降。2002年,全省婴儿死亡率为16.27‰,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下降5.8和0.6个千分点。其中,农村婴儿死亡率为17.86‰,分别下降6.6和1.1个千分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20.43‰,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下降6.7和0.3个千分点。其中,农村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22.3‰,分别下降7.7和0.6个千分点。

  2、孕产妇死亡率总体呈曲线下降趋势。2002年,孕产妇死亡率为46.84/10万,比2000年下降7.96/10万,比上年上升3.08/10万。

  3、新生儿破伤风基本消除。2002年,全省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高于1‰的县为0,提前实现了"规划"中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以县为单位小于1‰的目标。

  4、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明显提高。2002年,全省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80.9%,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上升10.8和2.4个百分点。其中,城市达86.39%,分别上升7.7和1.7个百分点;农村达78.19%,分别上升12.1和2.6个百分点,增速分别比城市高4.4和0.9个百分点。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2000年至2002年分别达到98.51%、99.25%和98.75%,已提前达到2010年"规划"目标要求。非住院分娩新法接生率达97.17%,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上升2.5和0.5个百分点。

  5、妇幼保健工作得到加强,保健服务能力提高。2002年,全省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共136个,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各增加13个,年均增长10.6%;病床4109张,分别增加1973张和1811张,年均增长38.7%;保健机构医生5148人,分别增加3219人和2549人,年均增长63.4%。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87.38%,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上升3.56和0.21个百分点。其中农村为86.62%,分别上升3.76和4.53个百分点。孕产妇、儿童保健覆盖率2002年分别达到93.93%和64.75%,其中,城市达到95.53%和68.21%;农村达到93.15%和63.13%。

  (五)法律保护

  近几年,我省一方面加强法制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同时加强对妇女儿童的法律保护工作,打击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使妇女儿童人身安全有了保障。

  1、逐步建立和发展法律援助机构。2002年,全省建立为妇女儿童提供法律援助的机构126个,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增加45个和33个,年均增长24.7%。三年累计得到法律援助机构提供援助的妇女儿童达1.6万人。全省建立特邀陪审员制度的法庭220个,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增加142个和122个,年均增长67.9%。

  2、打拐解救成效明显。2002年,全省破获组织、强迫、引诱、容留和介绍妇女卖淫案件433起,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下降85.1%和84.1%;破获被拐卖妇女儿童案件118起,分别下降84.6%和37.9%。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225人,分别下降95.3%和73.7%,其中解救被拐卖儿童36人。

  3、刑事犯罪被害人中妇女儿童比例下降。2002年,刑事犯罪被害人中女性占23.44%,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下降1.1和2.3个百分点。其中儿童占4.85%,分别下降3.0和3.4个百分点。

  (六)环境保护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引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城乡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进一步加大改水、改厕以及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投入,城乡生活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1、城乡生活环境逐步改善。2002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54.9%;农村改水受益率达到95.93%;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和农村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为51.4%和54.8%,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上升5.6、3.0和39.2、2.6个百分点;农村自来水普及率53.6%,分别上升7.6和1.8个百分点。

  空气、水和噪音按功能区达到省级环境保护标准的城市分别为4、10和12个,基本保持稳定;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2.4%,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上升6.4和1.5个百分点,基本达到"规划"目标要求。

  2、植树造林、城区绿化成效明显。2002年,全省森林面积为773.9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53.13%,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上升0.7和0.4个百分点;植树造林面积达100.85万公顷,植树造林覆盖率达到70%;城市建成区绿化面积达2.24万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8.6%,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上升0.3和0.5个百分点。

  3、建设绿色工程取得较大进展。2002年,全省共建有"三八绿色工程"基地1303个,基地面积达到27.29万亩,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增加14.1万亩和9.1万亩,年均增长43.7%。其中绿色食品生产基地43个,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增加10个和3个,年均增长14.2%;城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5个,生产面积达2.5万亩,同比均增加2.1万亩,年均增长146.9%。

  全省牲畜集中屠宰场地175个,集中屠宰牲畜940万头,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增加400万头和364万头,年均增长31.9%。其中,猪、牛、羊分别为640万头、100万头和200万头。

  (七)就业、福利及劳动保护

  这几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广开就业渠道,为城镇下岗职工和待业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社会保险和劳动保护措施日趋完善,劳动违法案件逐年减少。

  1、妇女就业状况有所改善。2002年,女性从业人员为1629.1万人,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增加13.6万人和29.9万人,年均增长0.93%。企业下岗职工人数66.89万人,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减少10.18万人和8.96万人,其中:下岗女职工占全部下岗职工的比例,由2001年的46.3%下降到45.5%,下降0.8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女性14.13万人,基本保持稳定。

  2、社会福利及保障事业进一步健全。2002年,全省拥有各种社会福利院1594个,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增加20个和190个,年均增长6.6%;各种社会福利院在院人数达到2.9万人,年均增长3.0%。其中女性1.1万人,年均增长7.2%;每万人拥有福利床位达到6张;全省儿童福利机构15个,年均增长22.5%;在院人数0.4万人,其中女童0.3万人。各种福利收养性事业单位收养的孤儿0.4万人,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增加0.18万人和0.11万人,年均增长35.0%;农村收养性福利机构覆盖率达48%,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上升6.1和0.2个百分点;全省城镇社区服务设施6.3万个,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增加3.2万个和5万个,年均增长156.5%;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网络覆盖率达27.6%,分别上升4.4和3.2个百分点;便民利民服务网点达1.9万个。

  3、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2002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职工313.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业职工326.6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企业职工3.37万人,基本稳定在上年的水平;参加医疗保险社会统筹的职工398.1万人,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增加270.8万人和46.5万人,年均增长76.8%。

  4、劳动保护有所加强。2002年,被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查处非法使用童工案件27起,清退童工37人,比上年分别下降50.0%和71.1%。各级妇联组织接待有关女职工劳动保护信访电3599人次,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增加2398人次和1809人次,年均增长73.1%。被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查处用人单位违反女职工劳动权益案件453起,在劳动争议中受理涉及女职工案件146起,法定结案率达到95%;查处违反女职工特殊保护规定的案件28起,比上年减少2起。

  (八)扶贫与社会救济

  我省扶贫帮困工程实施以来,各级各部门把扶贫帮困和社会救济作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不断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农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社会救济工作卓有成效。

  1、扶贫帮困工作成效明显。2002年,全省大力实施"巾帼扶贫"工程,充分发挥妇女在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各级财政安排"巾帼扶贫"资金100万元,建设"巾帼扶贫"项目14个,引导开发项目276个。全省先后三次组织科技下乡,邀请教授、专家为农村妇女、儿童看病达3000多人次;接受农村妇女科技致富咨询25万人次;先后开展了8个省级、14个市州级实用技术培训,参培妇女骨干达500余人,增强了农村妇女的科技知识,提高了致富能力。贫困地区发展女科技示范户4350户,与2000年相比,年均增长4.3%;贫困地区发展以妇女为主的扶贫经济实体940个,年均增长2.1%;安排贫困妇女就业4.05万人,年均增长4.6%;当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100万人,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下降23.1和9.1个百分点。

  2、城镇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2002年,我省社会救济对象329.15万人,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下降28.0%和32.2%。其中,城镇救济对象156.45万人,年均增长51.2%;发放城镇保障资金52727.56万元,比上年增长98.0%,是2000年的3.9倍,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农村救济对象172.7万人,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下降55.6%和47.8%;发放农村保障资金526.55万元,比上年下降42.3%。

  二、主要问题

  新"规划"实施以来,我省各项工作都能正常有序地向前推进,从以上分析也可以看出,妇女的自身价值和作用更加引起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地位也不断提高,妇女儿童的各项权益基本得到了保障。但是,从统计监测的角度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反弹指标增加,解决缺口指标的力度不大。同上年监测结果比较,数据出现反弹的指标达94个,占18.4%,所占比例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提前达到2010年新纲要目标要求的指标52个,占11.5%,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缺乏数据支持指标55个,占10.8%,比上年只下降0.9个百分点。从监测指标的内容看,具体表现为:

  1、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目前特别是农村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仍然存在,产前诊断更热衷于胎儿性别鉴定,导致总人口中性别比例失调,遗弃虐待女婴的现象时有发生。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省总人口性别比10-14岁为108.66,5-9岁为117.54,0-4岁为124.48,呈逐渐增加趋势。这对未来的妇女儿童健康发展和社会秩序带来一定的影响。

  2、女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女性从业人员主要集中于一产业和三产业的卫生和社会福利、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金融保险和社会服务等行业。城镇单位女性从业人数148.94万人,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减少20.41万人和7.14万人。仅占城镇单位从业人数的36.27%,比2000年和2001年分别下降0.75和0.97个百分点。

  3、强奸案件和吸毒人数明显增加。2002年,全省破获强奸妇女案件1368起,比2000年增长73.4%。其中,奸淫幼女案件342起,占当年强奸妇女案件的25.0%;吸毒人数逐年上升,三年分别为5.91万人、6.38万人和6.41万人,年均增长4.1%。其中,女性吸毒人数所占比重2002年达到21.2%,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上升0.94和0.9个百分点;未成年人吸毒占吸毒人数的4.12%,分别上升0.52和0.49个百分点。其中,未成年女性吸毒占吸毒女性人数的3.9%,占未成年人吸毒人数的20.12%。

  4、妇女儿童生存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2002年,我省农村饮水困难人数达43.6万人,缺水地区供水受益率仅13.4%;城市污水处理率仅18.93%,与55%的规划目标相差甚远;空气和水基本达到省环境标准的城市只有4个和10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都比较低。尤其是贫困地区妇女儿童的生存环境亟待改善。

  5、婚前医学检查率逐年下降。婚前医学检查可以查出不适宜结婚或婚后不宜生育的对象,并给予科学的婚育咨询和指导,保护婚育人群身心健康,减少一些隐性遗传疾病的产生,是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的有效措施。但由于种种原因,我省婚前医学检查率一直偏低,而且近年来不但没有继续上升,反而呈下降趋势,从1995年的64.0%下降到2002年的51.32%,而出生缺陷发生率上升,这将影响我省"规划"目标的实现。

  三、建议

  为了进一步实施好我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使各项目标落到实处,切实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生存环境,使妇女儿童事业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我们建议:

  1、全社会都要重视妇女儿童工作。这项工作关系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各级党政部门和群众团体都应该高度重视,把它列入重要议程,加大工作力度,按"规划"要求采取切实措施抓落实。

  2、广泛宣传,消除性别歧视。一是要彻底改变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树立男女平等、男孩女孩都一样的观念,确保人口性别比例协调发展。二是消除就业中性别歧视,尽量拓宽就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商业、服务、饮食业和金融保险等适宜妇女生理条件的行业,为扩大妇女就业门路提供便利条件。三是加强妇女的职业培训,提高妇女的自身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

  3、坚决打击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有关部门要建立长期整治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打击措施,坚决打击一切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对拐卖、强奸妇女、遗弃残害婴儿和贩毒案件,要加大打击力度,切实保护妇女儿童人身安全,实现社会治安状况的根本好转。

  4、加强城乡环境治理工作,改善妇儿生存条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在原有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对城市生活环境要认真做好治理规划,统筹安排。对乡村和边远山区的生态环境治理,既要加大环保教育和宣传力度,迅速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以保证"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5、加强女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她们参政议政能力。加强女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她们的政治、经济管理能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中女干部的配备比例,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是今后一段时期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对女干部的培养,使她们尽快成长起来,以适应新时期各项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必须尽快做好妇女人才的选拔工作,认真考察,大胆任用,确保女干部队伍的健康发展。

  6、坚持不懈地实施"降消"项目。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 儿破伤风一直是我省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重点和难点,在上一周期就属于没有达标的目标,2000年和2001年在国家和省财政大力扶助下实施的"降消"项目,使孕产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同时实现了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以县为单位低于1‰的目标,说明"降消"项目实施效果明显。但由于我省经济欠发达,贫困人口还比较多,一些贫困地区孕产妇要完全依靠自身的经济实力住院分娩还比较困难,所以"降消"项目结束也是孕产妇死亡率反弹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保证一定的财政支持,继续坚持不懈地实施"降消"项目很有必要。

  7、将婚前医学检查率列入民政部门工作考核内容。加强民政和卫生部门的工作配合与协调,各级民政部门在签发结婚登记证的同时,要求结婚对象必须有由卫生部门指定医院开出的婚前医学检查证明。从地方法规规定上强制执行婚前医学检查,以减少和杜绝某些人口出生缺陷的发生,切实提高人口素质。

  8、关注指标变化对监测工作的影响。一是反弹指标与上年监测结果比较,有明显增加。本来有些指标经过几年的艰苦工作,费了很大的财力物力使指标值接近或基本接近"规划"目标,但由于反弹又拉开了距离,对实现"规划"目标有很大影响。如:孕产妇死亡率等指标。二是不降反升或不升反降指标。如全省当年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为219人,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增加174人和141人,年均增长120.6%。其中,女性占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的比例三年来分别达到31.1%、29.5%和20.1%。从工作的角度看,不降反升只能与"规划"目标差距越拉越大,如不注意控制很难达标,这是关系到妇女儿童健康和社会现象的重大问题,应当引起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三是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缺口数据的调研力度,以便全面地定量监测我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实施进程。



责任编辑:刘昱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