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两纲 > 简报

国务院妇儿工委简报2015年第17期

2017-04-07 10:04:58 来源: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

江苏省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工作显示成效

  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是2011-202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一项重要目标任务。江苏省坚持儿童伤害可控可防的工作理念,各级政府妇儿工委强化政府的主体责任意识,突出政府、部门、社会、学校、家庭的联合行动、联合防控,积极探索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的有效举措。

一、注重顶层设计,落实政府主体责任

  明确政府及其部门是保障儿童安全的责任主体,社会和家庭是重要参与力量,从制度上确保工作成效。一是制度化安排保护儿童安全政府实事。针对江苏实际情况,统筹兼顾各类困境儿童成长需求,将儿童安全保护有关内容列为省儿童发展规划重要内容,纳入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省政府连续三年分别将“对160万名留守流动儿童开展安全守护行动”、“落实困境儿童救助保护制度”、“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扩大至所有县(市、区)”列入年度十大重点工作百项考核指标。十二五期间,儿童安全工作连续被列为省政府妇儿工委8件实事项目。各地政府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积极落实省政府及省政府妇儿工委实事项目。二是协作化建立工作领导力量。为推动困境儿童工作开展,全省成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联系会议制度,民政、教育、公安、司法、法院、卫计、妇联等19个部门成为联席责任单位;为推进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全省成立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16个责任部门共担职责成为成员单位,按照责任分工和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的思路,初步形成了“党政统筹、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家庭尽责”的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工作格局。三是准确化推进项目实施。按照实事项目运作的要求,借助省政府年度十大重点工作百项考核体系,依托省政府妇儿工委常态化实事项目督查机制,定期对儿童保护项目进行督查、考核、评价,确保实施有方案,事有人专管,推进有期限,发挥考核的杠杆作用,严格按照进度推进项目任务落实,并每个季度上报省政府。四是统筹化资金投入保障。省级财政每年安排15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流动儿童入学工作,近年全省累计投入125亿元,建设“校校通”等工程,为农村留守儿童集中教育管理改善条件;五年来,省财政拨付4500万元用于建设乡镇及村(社区)妇女儿童活动阵地建设,节假日和课余,儿童有了随时可去的温馨家园和活动乐园,有效减少了闲暇时间儿童伤害事件的发生。五是科学化监测儿童伤害工作。2011年,省疾控中心将学生伤害监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省学生健康监测网络报告平台,建立了全省儿童伤害监测体系,目前全省学生伤害监测点共涉及9个地级市17个县(市、区)5323所监测学校,已覆盖省内70%以上的幼儿园、中小学,省级监测报告对全省面上工作指导发挥了重要参谋作用。

二、注重纵横对接,激发成员单位协作联动

  江苏省在儿童安全工作中围绕调查摸底、教育管护、卫生保健、社会救助、人文关怀、安全保障等重点内容,开展部门协作,共同编织儿童安全守护网络。共同排查隐患。以村(社区)为基本单位,以基层妇联、民政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为基本信息员,以入户走访、建档立卡、网络报送为手段,妇联、民政联合教育、公安等部门,地毯式开展流动留守儿童安全隐患、困境儿童的排查摸底工作。目前,已收集近百万名目标儿童的基础信息台账,建立相应的关护需求档案,村(社区)还建立了儿童安全随访和定期回访制度,确保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工作做到早宣传、早防控、早发现、早报告、早解决,有效减少各种儿童安全事故的发生。共同应急响应。针对重大儿童安全伤害事件,明确部门责任,做到主动介入、应急处置。充分借助省政府妇儿工委平台,发挥留守流动儿童关爱体系、未成年人保护联系会议作用,对高危时期高危群体(暑期留守流动儿童或无人照看儿童)开展高密度伤害防范宣传教育和临时监护工作。对江宁、铜山等儿童伤害的典型事件,建立多部门快速应急反应机制和对接联动机制,果断处置,严控事态进一步发展,及时维护儿童权益。共同常态守护。教育、交通部门针对校车安全、校园安全下发系列整治、防范通知,发动交警、老师、家长、志愿者力量在重要道口设立护学岗,学校不断加大学校师德建设和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力度,公安在全国率先探索流动儿童信息登记制度,并加大侵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查处惩治力度,民政着力推进普惠型困境儿童救助兜底工作,妇联整合社会力量开展“护校安园”、“网络文化安全治理”、“假期安全自护关爱”、“女童健康自护关爱”、“蒲公英志愿服务”五大行动,给留守儿童发放四季平安盒,全天候守护儿童安全成长。

三、注重项目引领,推动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实践创新

  省政府妇儿工委办公室积极争取到流动儿童信息登记、留守儿童保护、儿童社区保护、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等一批国际国家项目落户江苏,创造了鲜活的经验,打造了项目的江苏模式,推动了儿童保护由国家项目试点向全省儿童重点工作的转变。今年6月,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在南通召开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工作现场会,面向全国推广江苏做法。一是多亮点探索项目。就面上而言,苏南地区重点探索流动儿童的信息登记工作,借助信息登记统筹儿童入学教育、卫生免疫、课余管护、家长监护能力提升等工作;苏北地区重点探索留守儿童心理关怀、精神慰藉、学业辅导、隔代监护指导等工作;就点上而言,南通项目点,围绕社区安全、家庭安全、学校安全、社会安全,做细做实“四个安全”工作,四位一体托起儿童安全健康成长的天空;宜兴抓住儿童伤害监测关键环节,以纸质卡片登记和网络报送相结合,学校、医院记录和进村(社区)入户调研相结合,做精做准儿童伤害舆情监测分析工作。二是多手段推进项目。各地政府纷纷建立各种类型的儿童安全体验中心(教室)、改建完善儿童活动公共设施,消除安全隐患,创设儿童安全教育条件。各级妇儿工委办公室、妇联充分发挥基层妇女儿童活动阵地作用,开设暑期夏令营、四点半学校、谈心室,以服务活动充实无人照看儿童生活,避免意外安全事件发生。各地汇聚社会组织力量,积极购买政府服务、活跃参与公益创投,“萤火虫读书”俱乐部、“小桔灯”、“护蕾”行动等一批社工项目成为儿童保护工作的示范。将互联网+的概念创新运用儿童保护工作实践,南通崇川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信息平台,实现从困境儿童信息的搜集、多部门联席会议对安全隐患儿童事件的干预和处理到个案办理的回访,全流程做到了虚拟平台与实地部门干预的结合。三是多层面受益项目。通过设计安全教育课程,纳入全省近4万所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和科学家教进万家巡讲活动,全省广大家长安全监护意识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全省留守流动儿童信息登记工作,摸清了全省流动儿童状况,近100万流动儿童和60万留守儿童监护关爱工作有了数据、信息基础。全省每年约有省级儿童关爱公益创投项目50多个,市、县级大力配套政府购买和社会购买社工服务项目,各地广大儿童得到安全保护和安全教育。通过安全项目运作,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理念和实践向纵深发展,监测数据显示,项目地区儿童伤害发生率持续呈下降趋势。

  今后一个阶段,江苏省将把工作重点放在注重科学谋划,努力构筑儿童安全工作长效基础上,将在“十三五”儿童发展新规划中,增设“儿童与安全保护”领域,由相关政府部门共同参与制定,科学设置目标体系、策略措施和监测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动的儿童安全保护运行机制和家庭监护干预体系。

  来源: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编 2015年9月25日



责任编辑:刘昱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