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两纲 > 简报

国务院妇儿工委简报2013年第10期

2017-04-06 15:43:09 来源:开云全站官网app

同铸儿童梦想共享幸福芙蓉

  芙蓉区是湖南省省会长沙的中心城区,面积42.8平方公里,总人口60.19万,其中本地儿童5.65万,外地流入儿童2.06万。为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我区大力开展关爱儿童行动,创新推出“16∶00驿站”、“小小鸟巢”等特色工作,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妇儿工委协调,成员单位履职,社会各界参与的工作格局。双新小学被评为全国“千所流动儿童示范家长学校”,“小小鸟巢”活动于2011年2月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专题报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三级”联动,夯实铸梦基石

  建立三级组织网络。1994年,我区在全市率先成立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1997年,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组织网络。目前,区妇儿工委成员单位57个,为工作开展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健全三级健康服务体系。依托区妇幼保健所、区疾控中心、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了出生缺陷筛查、儿童保健管理、儿童预防接种的三级健康服务体系。截至2012年底,全区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90.75%,婴儿死亡率2.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89‰,适龄儿童建卡建证率100%。完善三级家庭教育服务体系。我区成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家庭教育讲师团,充分利用社区家长学校、妇女之家等阵地,讲授科学育儿方法,开展亲子活动,为儿童成长营造良好家庭环境。

  二、“三化”发展,打造圆梦平台

  全面推动学校教育均衡化。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形成“学校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远近之别”的芙蓉模式。近五年投入82亿元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15所,加固改造校舍8.3万平方米,依托名校资源创办10所中小学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低成本扩展。同时采取“筑巢引凤”、校际帮扶、捆绑考核等举措,优化师资均衡配备,传递先进管理模式。目前,全区骨干教师覆盖率达87%。着力实现家庭和社区教育一体化。将家庭教育与社区建设相结合,依托社区家长学校,开展“100堂家教知识讲座进社区”等活动,为家长提供育儿指导。努力推进社会教育公益化。构建志愿队伍,强化志愿服务。开展芙蓉都市花亲情服务项目,为单亲家庭的孩子提供辅导。目前全区共有爱心妈妈、五老志愿者等一万多名,通过公益宣传、结对帮扶,帮助儿童健康成长。

  三、“四零”服务,实现梦想期待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增多,城市中心城区流动儿童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为使流动儿童享有同等服务,我区推出“四零”服务:

  一是基本保障:落实政策“零折扣”。为全面贯彻落实新一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我区出台的芙蓉区2011—2015年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将保障流动儿童平等享有教育、健康、文化等权利纳入其中。在教育方面,制定《芙蓉区关于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办法》,为适龄流动儿童入学提供绿色通道,并率先在全省实现流动儿童义务教育“一费制”全免,同时为所有在校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辅资料、饮用水和校服,学校实行“零收费”,保障流动儿童100%免费入学。在健康方面,将他们纳入社区儿童保健管理体系,采取主动搜索、主动服务、定期摸底调查等方法,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体检、健康咨询与义诊活动。在文化服务方面,制定《芙蓉区“欢乐芙蓉——文化进社区”暨侯鸟俱乐部实施方案》,定期为流动儿童提供免费书画、文艺等培训,每年定期组织流动儿童开展读书交流、书画展览等活动200余次。

  二是素质提升:优质服务“零间隙”。为实现放学后及寒暑假“无间隙”服务,我区79个社区(村)均已建立基础设施完善、特色纷呈的“16∶00驿站”,放学后及周末免费为儿童提供学习辅导、课外娱乐。为丰富流动儿童寒暑假学习生活,区少年宫免费为他们开展“假期纯公益”行动,每年定期开办“开心假日训练营”,开展“开心假期、多彩体验”系列公益活动,打造了“校外课程超市”、“创意梦工厂”等特色品牌。推行“错时工作法”,社区工作人员工作时间整体向后延长一个小时,周末和休息时间安排专人值班,实现了儿童活动与社区管理的无缝对接。

  三是心理融入:快乐成长“零落差”。我区采取实体平台与虚拟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关注流动儿童心理健康。在实体平台建设方面,全区所有学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专职心理学老师,通过一对一交流,建立“心灵档案”等措施,调适流动儿童融入城市所产生的心理落差。在虚拟平台建设方面,成立了进城务工子女心理健康网站。该网站包括心闻中心、心理美容等七个模块,不仅可以通过心理测试等环节进行自我心理调解,还可以通过在线咨询等方式获得比较专业的心理辅导。

  四是情感认同:关爱帮扶“零距离”。我区构建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帮扶网络,号召家长尽一份责任心,学校送一份关心,社会各界献一份爱心。我区共有家长学校89所,所有学校、班级均成立家长委员会,以改善流动儿童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及方法。同时,全区所有学校均成立流动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流动儿童专门档案。积极开展爱心妈妈行动,全区1500名爱心妈妈共结对帮扶流动儿童3000多名。

坚持“四个优先”、搭建“四个平台”

促进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工作的开展

  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作为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省级示范县及新确定的国家级示范县,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工作中探索完善了一系列的工作机制,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县共有处级干部37人,其中妇女干部6人,县委书记为女性,实现党委(有2名)、人大(有1名)、政府(有1名)、政协(有1名)领导班子中至少有1名妇女干部的目标。处级、科级妇女干部分别占同级干部总数的16.2%、18.3%,10个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共配备了30名妇女干部(其中乡镇党委书记2人、乡镇长2人),村委会委员中妇女委员占28.7%,在94个村(社区)中有21名妇女任支书或主任。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教育培训优先,搭建素质提升平台。把妇女干部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对象,在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中予以优先考虑。在认真组织好各个层面妇女干部参加各类培训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各类重点班次培训对象时,优先考虑妇女干部,为更多的妇女干部到县外培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创造了条件。充分发挥党校的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县委组织部、县妇联、县委党校坚持每年至少举办1期妇女干部培训班,提升妇女干部领导力、决策力,增强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和群体意识。各乡镇结合地方实际以及妇女干部的特点和成长规律,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实施“女性素质提升工程”,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类实用技术、文明礼仪、家教知识等培训,不断扩大了培训的覆盖面,增强了培训的实际效果。

  二是坚持上挂下派优先,搭建实践锻炼平台。把妇女干部纳入干部挂职锻炼、培养交流的整体规划,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派妇女干部到上级机关、艰苦复杂环境和基层一线锻炼,促进女干部在工作实践中锤炼作风、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增强解决实际问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2010年以来,先后选派6名科级以上妇女干部到省、市直机关挂职锻炼,促进妇女干部学习先进理念、扩展工作思路、培养战略眼光;同时,把基层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第一课堂,先后从县直部门选派93名优秀妇女干部到乡镇或村(社区)任职,占选派总数的25.8%,已选拔使用33名。

  三是坚持选拔任用优先,搭建作用发挥平台。按照纲要和规划的目标要求,县委制定出台了《盐津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工作的意见》、《盐津县乡镇人大、政府换届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细化培养选拔妇女干部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即:拓宽女干部来源渠道,在公开选调干部时,确定一定的比例定向选调妇女干部,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时,拿出一定数量的职位,定向选拔妇女干部;大力选拔使用女干部,在领导班子换届和干部零星调整中,坚持标准条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使用妇女干部;加强女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健全完善县、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库时,严格按后备妇女干部不低于20%的要求,制定系统的培养计划,加强跟踪培养和管理,有效解决了“临搭班子急找人”的问题,提高了选拔任用干部质量。通过这些工作,确保了一大批优秀妇女干部进入了各级领导班子,进一步优化了领导班子结构,增强了班子的整体功能。同时,更多的女书记、女乡镇长、女主任的选拔任用,为妇女干部展示才华、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

  四是坚持关爱激励优先,搭建健康成长平台。认真落实关爱激励措施,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谈话活动,定期组织妇女干部参加健康体检和专题知识讲座,在评先评优中优先考虑妇女干部,加大对妇女干部先进典型的宣传推介,真正做到思想上关心、生活上帮助、工作上信任,调动了妇女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妇女干部的成长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条件。

  来源:开云全站官网app 编 2013年5月13日



责任编辑:刘昱卓
Baidu
map